
咨詢熱線:
400-800-5896
地址:山東省濰坊高新區金馬路1號歐龍科技園
土壤微量元素(以 mg/kg 計)雖含量極低,卻直接調控作物生理活動,其含量需符合分級標準以適配農業生產。
一、核心微量元素及生理功能
鋅(Zn):參與生長素合成,預防作物 “小葉病”,對玉米、小麥等禾本科作物至關重要。
鐵(Fe):葉綠素合成的關鍵輔因子,缺素會導致嫩葉黃化,影響光合作用。
硼(B):維系細胞壁結構,促進花粉管發育,油菜、棉花等經濟作物對其需求敏感。
銅(Cu):氧化還原酶的核心組分,調控呼吸作用,缺素易致根系發育不良。
鉬(Mo):參與硝酸鹽還原與生物固氮,豆科作物缺素會導致結瘤減少。
錳(Mn):激活光合作用相關酶,缺素會使葉片出現棕黃色斑點。
二、有效態含量分級標準
農業生產中以植物可吸收的有效態含量為分級依據,單位均為 mg/kg,參考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及行業規范:
鋅(Zn):很低(<0.3)、低(0.3-0.5)、中等(0.5-1.0)、高(1.0-3.0)、很高(>3.0),臨界缺素值為 0.5。
鐵(Fe):很低(<2.5)、低(2.5-4.5)、中等(4.5-10.0)、高(10.0-20.0)、很高(>20.0),黏土中含量通常高于砂質土。
硼(B):很低(<0.2)、低(0.2-0.5)、中等(0.5-1.0)、高(1.0-2.0)、很高(>2.0),新疆等干旱區 “豐富” 標準可達>4.0。
銅(Cu):很低(<0.1)、低(0.1-0.2)、中等(0.2-1.0)、高(1.0-1.8)、很高(>1.8),有機質土易出現缺素。
鉬(Mo):很低(<0.1)、低(0.1-0.15)、中等(0.15-0.20)、高(0.20-0.30)、很高(>0.30),酸性紅壤中有效性極低。
錳(Mn):很低(<1.0)、低(1.0-5.0)、中等(5.0-15.0)、高(15.0-30.0)、很高(>30.0),還原條件下有效性提升。
土壤中各種微量元素檢測方法不同,比如鋅、鐵、銅、錳采用 DTPA 浸提 - 原子吸收法測定,硼用沸水浸提 - 姜黃素比色法,鉬用草酸 - 草酸銨浸提 - 極譜法,確保數據精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