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詢熱線:
400-800-5896
地址:山東省濰坊高新區金馬路1號歐龍科技園
近日,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侯德義教授團隊在《Science》上發表標題為“Global soil pollution by toxic metals threatens agriculture and human health(全球土壤重金屬污染威脅農業生產與公眾健康)”的研究性論文,基于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方法,首次繪制了全球土壤砷、鎘、鈷、鉻、銅、鎳、鉛7種重金屬/類金屬的污染分布圖,闡釋了土壤污染大尺度分布的驅動因素,對全球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論、方法與數據支撐。
研究發現,全球約14~17%的農田,接近2.42億公頃(-2.6/+2.7千萬公頃)農田土壤存在重金屬污染。在7種重金屬中,鎘污染最為突出(超標率為9%,-1.9%/+1.5%),超標農田主要集中在印度北部和中部、巴基斯坦、孟加拉國、泰國和柬埔寨南部、中國南部等;其次是鎳(5.8%,?1.8%/+1.1%)和鉻(3.2%,?0.7%/+1.6%)超標,超標區域主要分布于俄羅斯亞北極氣候帶、中東和非洲東部。全球6.8%(-1.7%/+1.9%)的土壤重金屬濃度超過了人類健康及生態閾值。
根據全球人口分布進行估算,發現約9~14億人生活在土壤重金屬污染的高風險區域。此外,研究發現全球范圍內存在多金屬復合污染的問題,尤其以砷和鉻,鎳與鈷,以及鎳與鉻的復合污染最為突出。土壤重金屬的風險不僅取決于其總濃度,還與重金屬的環境可遷移性、生物有效性、以及人體暴露途徑的動態變化有關。以鎘污染比較嚴重的印度和巴基斯坦為例,雖然這一區域土壤較高的pH有可能降低鎘的生物有效性,但作為稻米出口大國,仍然需要關注國際貿易可能造成的重金屬健康風險擴散的問題。